墨香润教途 书页启新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理化生组读书分享

一支粉笔,书写知识的篇章;
一本好书,点亮教育的智慧。
在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上,
阅读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行囊。
理化生组老师共同阅读的图书是《教育可以不同——让教育多一种可能》。该书从教育思辨、功底修炼、进阶之路、教育视野四个方面,系统呈现了特级教师张祖庆对于教书育人、教师成长、学生素养发展的教育思考和实践心得。尝试挖掘教育的另一种可能、另一种样态,为教育打开另一扇窗。当教师们翻开书页,文字如何在课堂上落地生根?我们将通过教师读书笔记为你揭晓。
01·物理组·
李铮老师:
书中指出,教育应当是多元化的,不能一刀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。每个孩子的兴趣、特长和潜能都不尽相同,因此,教育方式也应当因人而异。这让我想起了传统填鸭式教育下,多少孩子的创造力被束缚,个性被压抑。张老师的理念为我打开了一扇窗,让我看到了教育真实的模样。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自我成长与修炼。张老师提到,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。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,也更加坚定了我不断学习、不断提升自我的决心。一个优秀的教师,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功底,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世界。
纪红莲老师:
书中提到的许多教育理念,都与我们常见的模式大相径庭。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,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,而这本书所倡导的教育,则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、兴趣培养以及创造力的激发。这种差异让我深刻反思,我们的教育究竟是要培养千篇一律的“考试机器”,还是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?
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角色转变。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权威,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。这要求教育者具备更高的素养和能力,不仅要熟悉学科知识,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,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。这对于教师来说,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同时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。
《教育可以不同》这本书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变革的方向,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无限可能。它提醒着我们,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,有着不同的花期与成长轨迹。作为教育的关注者与参与者,我们应积极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,用爱与智慧为孩子们营造一片广阔的天空,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发现自我、实现价值,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。
02·化学组·
申莹莹老师:
读张祖庆老师的《教育可以不同—让教育多一种可能》感触良多。初读时,就感觉文风犀利,针砭时弊。再读时,却更多地从中感受到老师对教育纯粹的热爱,对教育回归真实、回归儿童的期盼。他以自身的成长心得,以一个个真实的教育现象,通过深度的剖析,试图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新思路。在他的文字里,我能感受到他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。正如他在文中提到的“人的成长,是内在的成长,其过程必定是安静而朴素的,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”。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沃土,那它一定不是喧嚣的、热闹的,而是朴实的。
樊景景老师:
书中提出的“教育生态是多元的”,强调教育应回归常识,尊重不同教育样态的价值。教育创新不应追求表面的热闹,而需扎根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。我深感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。这让我意识到,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,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,而是一个充满可能的旅程。在这个旅程中,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发现自己的潜力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需要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,探索适合每个学生独特发展的教育模式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、批判思维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,为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。
03·生物组·
齐晨阳老师:
作为一名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教师,满怀着对教育的热情与忐忑,担任初一班主任的这半年,面对青春期的学生、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家校沟通的压力,我曾陷入“用力却不见成效”的迷茫。最近阅读《教育可以不同》这本书,作者从教育思辨、功底修炼、进阶之路、教育视野四个方面,让我深刻领悟教育不必困于“标准答案”,而应是一场师生共同探索生命奥秘的冒险,是一场唤醒灵魂的个性化旅程。
之前,我总纠结于如何将课本知识点一条一条地“灌”给学生,直到一节失败的《植物细胞》课让我醒悟。当我用PPT机械展示细胞器功能时,学生哈欠连天;而当我抛出“如果细胞是一个城市,线粒体、叶绿体分别担任什么角色?”的问题时,教室瞬间“活”了。学生用快递站、发电厂甚至奶茶店比喻细胞器,笑声中竟将抽象概念刻入脑海。
书中提到:教师,要多读与专业无关的书,也让我感悟深刻,上学以来,我似乎成了应对考试的机器,读书也只是为了知识点,为了分数,可是教育工作不同,没有固定的知识点,没有单一的评价标准,保持“终身学习”,读各类与教育无关的书,开阔自己的视野,才能一直与时俱进。
教育不是修剪生命的枝丫,而是倾听每一株幼苗生长的声音。以学科为舟,载学生驶向更辽阔的生命之海,那里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对未知的敬畏、对差异的包容,以及对成长最温柔的等待。教育本该如生命般丰盈,而这本书让我坚信:当我们放下“整齐划一”的执念,教育便会回赠满园意想不到的花开。
来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将是人工智能时代,未来教育的目标将产生深刻的变化,未来的教育将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,要通过环境、人、课程、评价4个维度来展开。教师的主要功能,将由过去的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变为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维护者,学习社群的平等参与者深度学习的主动,促进者。
未来教育,无边界自由学习将成为现实;未来教育,师生的创新能力将会被释放;未来教育,每个人的梦想都会得到放飞。憧憬着,盼望着,希望那时候我们的教育现状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。
End
撰写:冯文博
编辑:潘舒璠
审核:魏艳红
- 墨香润教途 书页启新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理化生组读书分享 2025-03-08
- 以言为桥 共筑成长——政史地组《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》读书分享 2024-12-24
- 读一本好书 度量更大的世界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英语组读书分享 2024-11-22
- 品一缕书香 润秋日时光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数学组读书分享 2024-10-30
- 育人育心幸福久 共读共享滋味长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语文组读书分享 2024-09-27
- 阅读伴成长 科普筑梦想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开展科普阅读周活动 2024-09-23
- 阅享时光 点亮人生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理化生组读书分享 2024-06-17
- 共读一本书之《山河万朵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政史地组读书分享 2024-05-24
- 共读一本书 探究“项目式教学”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外语组读书分享 2024-03-12
- 寒来“书”往 共沐书香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教师“共读一本书”活动 2024-03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