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认识星空》 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

在浩瀚宇宙面前,人类始终保持着最本真的好奇与敬畏。今天的课堂将带领学生跨越时空界限,以星座为钥匙,开启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之旅。作为一堂融合知识传授与实践探究的天文活动课,“认识星空”不仅着眼于星座知识的普及,更致力于通过多维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——从观察能力的锤炼到科学工具的掌握,从空间思维的构建到实证精神的启蒙,乃至对生态环境的深度思考。教师将以“问题导向、工具赋能、实践验证”为路径,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协作探究中理解天体运行规律,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观星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索的本质。
教学目标:
1.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至少5个常见星座的位置及其形状。
2.学会使用星图或天文软件来寻找夜空中的星座。
3.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建立天文观测与生态保护的关联认知。
教学重点:常见星座的识别及位置关系的理解。
教学难点:如何有效地利用工具(如星图、天文软件)进行虚拟天文观测。
教学准备:
星图打印件、一体机安装天文模拟软件(如Stellarium)、望远镜设备用于展示星空图像。
教学过程: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星空和星座的视频短片,引出本节课的主题——认识星座。
简单介绍星座的概念及其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。
讲解与演示:
使用投影仪展示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图片,详细介绍每个星座的故事背景以及它们在夜空中所处的大致方位。
教授学生如何阅读星图,并现场演示如何根据当前日期和时间调整星图的方向。
展示并讲解如何使用天文模拟软件(如Stellarium),包括如何设置地理位置、日期和时间来查看不同的星座。
实践活动:
虚拟观星:利用白板上的软件,让学生们在软件中找到指定的星座,并尝试理解其相对位置和形状。鼓励学生们记录下他们的发现,并讨论这些星座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情况。
小组竞赛:设置一些简单的任务,比如找出某个特定星座或回答有关星座的问题,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。运用望远镜观察星空,比谁找到的星座更多。
总结分享:
各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观测成果,分享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。
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天文现象,利用在线资源进一步学习。
当课堂的灯光重新亮起,学生们脑海中却已点亮了一片星辰大海。本节课通过“知识-工具-实践-反思”的科学探究闭环,让学生不仅记住了猎户座的腰带、北斗七星的指向,更掌握了利用星图与软件还原星空动态的科学方法;小组竞赛的协作与望远镜的实操,让抽象的天体位置关系转化为具象的空间思维训练;而关于光污染的讨论,则引导学生将科学认知延伸至生态责任,理解人类与宇宙的共生关系。正如古希腊人通过星座编织神话,今天的课堂以科学为经纬,帮助学生在仰望星空时建立理性认知的坐标。教师最后展示的在线天文资源库与观测建议,正是为了点燃学生持续探索的热情——科学素养的培养从未止步于课堂,它始于一次好奇的抬头,成于无数个主动求索的昼夜。愿每个孩子都能以今夜为起点,用科学之眼追寻星光,以探索之心丈量宇宙。
撰稿:吕仕伟
编辑:潘舒璠
审核:魏艳红
- 《认识星空》 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 2025-05-06
- 《揭秘溶液配制:点亮科学探索之旅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化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 2025-05-06
- 《自制吸尘器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物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9
- 《设计田径赛场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数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9
- 《制作泡菜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生物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7
- 《制作感应垃圾桶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科教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7
- 《暖宝宝中的秘密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化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6
- 《节约水资源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6
- 《蔬菜中维生素C的检测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化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三) 2024-12-24
- 《光阴的故事——制作简易计时器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三) 2024-12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