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奇的家用智能灌溉系统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科教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

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,物联网技术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,已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。《神奇的家用智能灌溉系统》一课,以“为植物设计智能对话系统”为切入点,通过项目式学习(PBL)将抽象的技术原理转化为生活化的实践任务,完美契合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对“数据、算法、物联网”等核心概念的培养要求。课例不仅通过硬件操作与编程实践深化学生对传感器-传输-执行逻辑的理解,更以跨学科融合(如结合生物学中的植物需水量、物理学中的电路原理)为中学生构建了从认知到创新的完整学习闭环。
教学设计思路:
(1)核心素养目标:
1.信息意识: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生活的影响
2.计算思维:理解传感器-传输-执行的基本逻辑
3.数字化实践:体验简易物联网系统搭建
4.创新意识: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智能解决方案
(2)设计特色:
•项目式学习(PBL):以真实生活问题驱动(植物养护)
•梯度化实践:硬件操作→编程控制→系统联调
•跨学科融合:融合生物(植物需水量)、物理(传感器原理)
•低成本方案:使用micro:bit/Arduino+常见传感器(总成本<200元/组)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:初识物联网系统
环节1:情境导入
•展示对比视频:传统浇水vs智能灌溉系统
•生活问题讨论:“如果暑假全家外出旅游,阳台植物怎么办?”
•引出课题:用物联网技术让植物“自己说话”
环节2:系统拆解通过实物/3D模型演示讲解系统架构:传感器层(土壤湿度检测)↓网络层(蓝牙/WiFi数据传输)↓执行层(水泵自动浇水)
环节3:硬件探索分组操作套件:
1.认识传感器:土壤湿度传感器(类比“植物舌头”)
2.搭建执行器:微型水泵+输水管(示范安全操作)
3.基础实验:手动触发浇水(理解开环控制)
家庭任务:观察家中需要自动化养护的场景
第二课时:系统编程与优化
环节4:编程实践使用图形化编程(推荐Mind+/Mixly):
#伪代码示例(实际使用图形块)
if土壤湿度<30%:
启动水泵(10秒)
else:
关闭水泵
环节5:系统联调
•分组调试“会说话的植物”系统
•进阶挑战:增加LED状态指示灯/微信消息提醒
•故障排查竞赛:设置3个故意错误(如传感器反接),让学生诊断
环节6:创新拓展
•头脑风暴:还能让家电如何“智能对话”?(如根据光照开关窗帘)
•展示前沿应用:AI预测浇水的智慧农场系统
教学资源准备:
评价设计:
1.过程性评价:实验记录单(记录5次湿度数据变化)
2.作品评价表:
–功能实现度★★★★☆
–系统稳定性★★★☆☆
–创新附加功能★★☆☆☆
3.小组互评:最佳“植物护理师”投票
图片
《神奇的家用智能灌溉系统》一课,通过“技术赋能生活”的真实场景,为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多维路径。其一,工程思维启蒙:学生从系统拆解到联调优化的过程,完整经历了“需求分析→设计→测试→迭代”的工程化思维训练,这与未来产业界对物联网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高度契合。其二,跨学科能力整合:课程将信息科技与生物、物理知识有机融合,让学生在解决“植物需水”问题的过程中,体验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价值。其三,社会责任意识渗透:通过“绿色生活理念”的延伸,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,呼应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球议题。更为深远的是,该课例通过“拟人化设计”与“分层任务卡”机制,兼顾了兴趣激发与能力进阶,既让初学者体验成功,又为高阶学生提供创新空间。这种以真实问题驱动、以创新能力为终点的教学模式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,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“技术向善”的种子,为其未来参与智慧社会建设奠定了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基础。
撰稿:康永
编辑:潘舒璠
审核:魏艳红
- 《神奇的家用智能灌溉系统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科教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 2025-05-08
- 《游刃有“鱼”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生物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 2025-05-08
- 《认识星空》 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 2025-05-06
- 《揭秘溶液配制:点亮科学探索之旅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化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六) 2025-05-06
- 《自制吸尘器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物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9
- 《设计田径赛场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数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9
- 《制作泡菜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生物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7
- 《制作感应垃圾桶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科教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7
- 《暖宝宝中的秘密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化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6
- 《节约水资源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四) 2025-01-16